編者按:國慶剛過,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天空濃霾深鎖,PM2.5實時監測數據一路飆升,達到嚴重污染狀態。人們這才意識到“霧霾季"已經到來。霧霾牽動著北京及周邊省市的神經,治霾刻不容緩。
據悉,作為APEC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舉措,一份匯集9省市停限產重污染行業企業的清單已在醞釀。分析人士表示,京津冀地區正面臨一場波及數百家企業的停限產風暴。停限產風暴將是玻璃、鋼鐵等高污染行業小企業的噩夢,對環保過硬的卻是利好。同時,每次嚴重霧霾來臨都會提振大氣治理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尤其是在治霾“攻堅戰"深入推進的背景下,一些細分板塊的投資機遇有望涌現。
京津冀刮起停限產風暴
“霧霾天又來了,我們現在每天除了要關注自己的PM2.5數據,還得關注北京的數據,壓力山大啊。"面對“霧霾季"再度來襲,河北省一個地級市*負責人在那頭說道,在他的手機里,下載了兩個城市的天氣預報實時數據。
該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APEC會議就像2008年的奧運會那樣,已經不是北京一家的事情,尤其是在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將京津冀9省市連在一起的背景下,保障會議期間的空氣質量成為大家共同的責任。
今年8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調小組召開會議提出,將出臺APEC會議期間停產、限產及治理企業清單,作為2014年APEC會議空氣質量保障工作的重要舉措。協調小組辦公室主任張工表示,保障APEC會議期間空氣質量是繼北京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工作之后,*、*交辦的又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必須確保相關措施的可操作性、形成實效。
對此,上述河北地級市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圍繞保APEC會議空氣質量,京津冀9省市相繼召開動員會,制定工作方案,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制定停限產企業清單,并匯總至協調小組落實。據介紹,他們市就擬定上報了超過20家停限產企業的名單,主要涉及冶金、建材等行業。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劃定停限產企業清單的工作已在各地疾風驟雨般推進。例如在國內玻璃生產重鎮河北省沙河市,已列出25家玻璃企業,84條生產線限期整改通知,要求9月底前如不能完成脫硫脫硝改造,一律關停。而更多的城市,如保定、廊坊及濟南則通過與重污染企業簽訂承諾書的方式,要求這些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期間采取停限產措施。
河北科技大學教授郭斌對記者表示,重污染天氣停限產已成為京津冀霧霾防治的既定政策。隨著APEC會議期間各地統一行動,這一措施有望成為地區聯防聯治機制的一項長期性措施。初步預計,進入名單的企業至少在數百家以上。
一位大宗商品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從2008年奧運會實施停限產措施的影響來看,會議期間的空氣質量確實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卻帶來了部分“兩高"行業產品市場的波動。這一情形有可能會在APEC會議期間再次出現。
這一影響似乎已經在部分行業現出端倪。記者了解到,來自玻璃重鎮沙河市的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受停限產風聲影響,自8月以來,沙河地區玻璃現貨及期貨價格已出現暴漲,現貨價格甚至兩天漲幅達70元。
上述分析師指出,沙河市玻璃行業產值占全國近半壁江山,近日鄭商所已正式將其玻璃期貨基準價區調整到沙河。這意味著,一旦沙河市玻璃企業停限產,勢必影響全國玻璃價格走勢。隨著停限產風暴在京津冀9省市相繼刮起,這些區域所代表的農藥及再生塑料等化工產品,以及焦煤等能源產品市場短期內可能受到不小沖擊。
治霾提振相關企業業績
一直以來,霧霾治理都是把“雙刃劍",在給高污染行業帶來利空的同時,卻催生了大氣治理板塊的投資“藍海"。這一點似乎已成為二級市場投資者的通用邏輯,“逢霾必漲"似乎已成“鐵律"。
10月9日一開盤,A股PM2.5概念板塊多個公司股票集體飄紅,個別公司甚至直封漲停板。不少投資者驚呼,這一情形只有在去年的“霧霾季"出現過。
在一些券商研究員看來,“逢霾必漲"的行情有望持續到年底。眼下,PM2.5概念板塊的新一輪“沖擊波"則是近在眼前的APEC會議。一個基本的邏輯是,在政策層面,每次霧霾來襲都會倒逼各地政府及企業落實治霾措施,每年財政撥付的數百億資金也會加速落實,大氣污染治理企業隨之會迎來新的訂單增長期。
廣證恒生證券研究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如果說這種投資邏輯以往缺少整體業績大幅增長的支撐和印證的話,那么今年以來PM2.5行業板塊整體業績已開始逐漸爆發。據Wind數據統計,A股PM2.5概念板塊30家公司今年中報整體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的同比增長率達954.04%,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83.61%。
郭斌表示,在APEC會議召開期間,眾多電力、鋼鐵、水泥和玻璃等重污染工業企業都將加快除塵、脫硫脫硝等環保改造的步伐。他指出,就京津冀工業治霾任務重頭的河北省來講,的統計情況是僅玻璃行業未實現環保改造的企業達八成以上,這意味著隨著各地政策進一步推進,至少在玻璃行業還能新增上百億元的環保改造市場空間。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進一步了解,隨著霧霾治理進入縱深推進期,此前一些有關治理政策的深水區也開始逐漸破冰。一個的動向是,京津冀多地都制定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郭斌表示,這表明此前一直讓業內擔心的資金問題有了政策保障。
按照京津冀各地此前的預算,未來5年,北京大氣污染防治的投資安排將達6000億元。而河北省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的投入也將達1000億元以上。
潔凈煤或成投資新“熱土"
與前兩年相比,目前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思路發生一些變化。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變化可能會塑造霧霾治理板塊新的投資“熱土"。
郭斌告訴記者,在民用燃煤控制這一塊,過去兩年政策層面一直重點突出“煤改氣"。但受制于京津冀天然氣缺口短期難彌合的現實,以及民用燃煤鍋爐改造成本巨大,這種傾向從去年底逐漸轉變為“清潔煤利用"。經過政府及專家層面反復考量,清潔煤利用的內涵已漸漸明確為大力推廣應用潔凈型煤的提法。
據了解,潔凈型煤是指將農作物秸稈、粉煤、煤矸石等可燃物質混合后,加入節能減排增效劑制造出清潔煤品種。其燃燒過程無煙、無味、無塵,使不同的爐具均能實現清潔排放。正是這一并不十分的煤種,已經被包括北京、河北等地列為燃煤結構調整的重要依托。
去年8月,北京市推廣利用符合北京燃煤排放標準的型煤(即“京標煤"),計劃用4年時間完成農村地區430萬噸的減煤換煤任務。今年6月,北京市又與陜西神木縣合作建設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潔凈型煤生產基地,一期30萬噸型煤生產線已于7月底建成投產。河北省也于去年底確定44家型煤生產企業入列*批潔凈型煤生產配送體系建設計劃。為確保政策落實效力,北京和河北均制定了相應的補貼標準。
據中國石油大學專家介紹,神木地區潔凈型煤運輸到京津冀的價格為1000元/噸左右(河北當地煤配送價格要低一些),目前京津冀地區民用燃煤消費量約6000萬噸/年。這意味著,如果以潔凈型煤代替普通民用煤,每年會形成600億元的潔凈型煤消費市場。這無疑將成為繼脫硫脫硝、機動車尾氣治理之后,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崛起的新市場板塊。
事實上,目前京津冀地區已有不少企業開始涉足潔凈型煤生產,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去年以來,京煤集團旗下的金泰集團已開始承擔北京潔凈型煤研發的重擔,公司目前潔凈型煤產能達20萬噸/年。上述券商研究員分析認為,隨著北京及周邊地區潔凈型煤消費量的增長,京煤集團的潔凈煤業務有望快速增長,未來這項資產無疑有望注入上市公司。
而河北省目前也在加快打造潔凈型煤生產配送體系,將為河北不少煤炭公司帶來業績新增點。近期看,諸如冀中能源、開灤集團等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該研究員進一步指出,長遠看,隨著京津冀燃煤替代戰略經驗復制到全國,在國內已經初步形成完整產業鏈的潔凈型煤產業有望實現規模化發展,進而吸引更多上市公司進入該領域。